当前位置:首页 > 秦腔漫谈 > 秦腔漫谈 > 正文
浅谈中国戏曲对传统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1-25
文/张伟峰


【图】国家一级编剧、西安易俗社原社长冀福记
(中国秦腔网刘彭涛/摄)

【图】渭南市秦腔剧团演出秦腔现代戏《家园》剧照
(中国秦腔网渭南站王飞/摄)


    近日有朋友发来一段冀福记老师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的视频,看后十分激动。冀福记老师慷慨激昂,底气十足的陈词,直指执政者与政策及媒体对戏曲的错误导向,可谓是正气凛然,也在为戏曲人的急呼与呐喊,同样是対一些执政者、政策与媒体猛敲了一锤,让他们清醒的看到戏曲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社会发展起着什么样的影响。

     千百年来,中国戏曲博大精深,是世界戏剧史上独有的艺术形式,也是世界戏剧史上最早的艺术,特别是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耿经衍变,蔚为大观”,流传西北五省及周边地区。秦腔从起于秦,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可谓戏剧之鼻祖。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她以写意性,即以一桌二椅展示宫廷、公堂、家室。以三五人比拟千军万马,以七八步走遍万里河山。以脸谱化、形体化、声腔化、服饰化展示忠奸,侠义,良善、丑恶、等等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讲述着一个一个经典的故事,朝朝代代历史的衍变,以高台教化传承着孔孟之道,周公之礼,尊师重教,敬老爱幼等道德思想,上至中央集权,下至庶民百姓,无一不在通过戏曲的高台教化,影响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首先从古典历史剧来说,一部戏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一部历史典故,《打金枝》反映唐岱宗李豫如何解决家庭矛盾,观众看后会说,皇上都不护短,虽则公主是皇上的女儿,但也不能不尊公父,不能以上压下,何况我们老百姓呢。《铡美案》则在教育人们不能忘恩负义,你若忘恩负义就会被包青天一样的法度制裁,等等历史名剧之所以能流传至今,都是她含有教化人的深刻哲理,被广大群众所公认。

    再如“五四”运动后,战争年代,延安时期演出的现代戏《白毛女》,《血泪仇》等,通过对血泪史的演绎,增加人们对恶人的憎恨,从而奋起打倒万恶的旧社会。《十二把镰刀》,《夫妻识字》等则是体现边区人民支持大生产运动,学习文化以利建设新中国。

    解放后我省创作演出的眉户现代戏《梁秋燕》轰动了城乡,至今久演不衰,她用戏曲艺术有力的宣传了我国婚姻法,彻底摧垮封建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腐朽包办买卖婚姻体制,建立了新的自由的婚姻制度。《刘介梅》、《两颗铃》、《三月三》等哪一部戏不是在反映着一个历史时期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不在教育启迪着人民积极向上,影响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从封建社会到新中国成立,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最底层,得不到文化教育,他们只有通过戏曲才能明白做人的道理,辨别是非曲直,所以说戏曲在历史的长河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通过戏曲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影响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一些崇洋媚外的“半瓶醋”执政者对国外泊来品的青睐,误导了中国戏曲的正常发展,对中国戏曲艺术造成了畸形,不符合国情与民意的高大上,使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发展不平衡,拉大了城乡差异,乡村农民在物质丰富的条件下得不到对戏曲的需求和满足。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层次,它的高低,深厚与浮浅,标志着一个民族的道德修养,素质高低。文化艺术从古到今都是国办,而不是像商品一样可以随意买卖,如果文化艺术当成商品随意买卖必然导致市场混乱,市场混乱了就有私欲,有了私欲必定滋生腐败,多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点。就拿我们陕西来说,近年来省剧协尽最大努力,付出了一定的心血举办创作研讨会、研修班,戏曲进校园等活动,每年评选出的优秀剧本,有多少搬上了舞台?与观众见了面。各县级剧团纷纷解体,保留者也是维系着一个牌子,名存实亡。

    再加之一些主管部门在举办赛事时,凭着人际关系,将大量资金投到省市大专院团,搞高、大、上。如2016年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我们花两千多万搞了一部戏——《家园》,艺术节之后,这部戏还能不能普及,不能下到基层、厂矿企业、部队和学校,不能和人民群众见面,这样的戏曲给谁演?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将这两千万下拨到二十个县级剧团,将要推出二十部甚至更多的优秀剧目,惠及多少人民群众。将使多少个剧团起死回生。

    诸如此类在各地市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有些地方由于地方经济薄弱,就干脆放弃对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这正如冀福记老师讲的,戏曲艺术并不是青年人不喜欢,而是我们的一些执政者,政策,媒体的导向造成的。

     在这里我不妨多说两句,我有一个小团队,(非盈利团队)专门演出我创作的小戏小品及传统戏曲,承担社会上的演出活动,也承担县上一些部门下乡宣传活动,我在创作剧本时(因为我吸取了多年来的教训,哪怕你在省市获了奖的剧本,要在当地搬上舞台与观众见面,也得当地不懂行的领导胡删八改,成为似驴非马的作品,就是搬上舞台,得到的是一片骂声,毁了你的初衷。)搞两个版本,一个是应付领导验收,一个是实际演出本。验收本是投其所好,一旦验收通过,我就用群众喜欢,接地气的演出本。

    站在群众的立足点上,通过群众身边的家长里短,既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也使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得到了启迪和教育。正如省剧协原主席甄亮同志在一次戏曲培训会上讲的,什么是好的戏曲作品,积极向上,弘扬正气的,群众喜欢的戏曲作品就是好作品。

      为此我们急呼!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应该在国务院扶持戏曲发展的系列政策指引下,积极行动起来,制定出一整套的扶持政策,有力的支持戏曲的发展,不要在错误的政策导向下,使地方戏曲以每年灭绝一个剧种的速度,再延续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