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秦腔漫谈 > 秦腔漫谈 > 正文
得了“剧格分裂”,怎么治?
发布时间:2021-10-19

“人格分裂”是一种精神科疾病,对于这种疾病,学术上有专门的解释,巴拉巴拉说一堆还不太好懂,最直白的解释就是一个人身上有两三种不同的性格,时而如此、时而如彼。不太严重的人格分裂,给普通旁观者的感受就是,此人忽而温顺、忽而暴力,刚才还温言软语,转眼间翻脸不认人就能拍桌子摔门。

我不是专业的医务工作者,也不会歧视人格分裂的患者,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疾病,既然是病就应该到医院里按照医生嘱咐进行治疗,病好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提高,周边亲戚朋友也替他开心。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给我讲了讲某剧种目前存在的一种现象,倒还真有些 “人格分裂”的症状:

一方面是该剧种层出不穷了一些新编剧目,花里胡哨极端精美。要么从经典中翻新出崭新的视角,要么从剧作家脑中挤出脱俗的剧情,再辅以坦荡荡赤裸裸的唱词、跟戏曲传统音乐没啥关系的新旋律、实景电影都用不到的玄幻道具,演员卖力地唱着自己也不知道啥意思、啥意义的内容。

另一方面,该剧种有好多剧团在基层演出的时候,还是用百十年间的旧剧本,或者是这四五十年里,老编剧结合生活编写的新剧本,唱词通俗易懂、旋律耳熟能详。演出也不讲究啥灯光道具,农村搭个台子、团里现成的桌椅就把戏演了。而且,经常是十里八乡的观众能把戏台围得乌央乌央,演员忘词了、观众就能搭下茬;演员跑调了,观众比他唱得还到位。

久而久之,该剧种不用请理论家去搞分类学研究,也不用观众鉴别和讨论,自然而然就变成了两个路径,两者貌似还在一个剧种的观念里,但实际上已经风马牛不相及了。这就差不多是“剧格分裂”了吧。

前者不仅普通基层观众看不懂,估计开研讨会的老几位也未必能理解,但仍然能“获奖无数”,连篇累牍的报道上还是“备受赞誉”。只不过不能拿到基层去演出,不然大老远奔着剧团名气来的老汉们当场就能在台下开骂;活动邀请方也搓着手、跺着脚,心里暗暗发誓今后再也不请这个团了。

后者虽然在观众里颇受赞誉,经典唱段都能达到台上台下大合唱的程度,但几乎不能入围“经典剧目”名单,也拿不到什么补助,主演也别想用这些剧目去评奖。似乎除了去基层靠这些剧目给剧团挣些钱、打打牌子,让演员在群众之中有点名气、得点口碑,再也没啥切实的“好处”了。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说,一个剧种变成这种状况,演员观众以及相关人士各取所需,倒也没什么不好。然而凡事不能只从实用性来考虑,比如前者真的没有必要过于标榜自己的先锋意义,认为看不懂自己作品的那些观众都是“土包子”。毕竟戏曲作为艺术作品,存在的最大意义绝不是把自己弄成珍品、孤品、绝品,而是尽可能为更多观众服务。

创新绝对不是贬义词,戏曲能从勾栏瓦舍发展到今天,就是经历了不断的创新。但千百年来真正推动戏曲创新的源源动力,首先是观众的需求,而不是演员乃至其他相关利益者的“奇思妙想”。

所以,我斗胆开出一剂良方: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这才是治疗“剧格分裂”的良方。




关键词:渭南市秦腔剧团/渭南市秦腔剧团官网/渭南市秦腔剧团官方网站/渭南秦腔剧团/秦腔/陕西秦腔/渭南秦腔/秦腔演出/陕西秦腔演出/渭南秦腔演出/青年秦腔/渭南青年秦腔/秦腔直播

(更多秦腔资讯、秦腔演出、秦腔直播、渭南秦腔,欢迎搜索关注 渭南市秦腔剧团 官方网站 www.wnsqqj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