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秦腔漫谈 > 秦腔漫谈 > 正文
戏装如何脱胎于明朝服饰?
发布时间:2021-10-06

戏曲舞台上演员们穿的各色戏装大都脱胎自明代衣冠,上期我们对蟒服、官衣、靠、帔、开氅等戏装与明代服饰进行了类比,梳理了二者之间流源和发展的关系。本期继续通过图文,详解戏曲服饰、帽巾与明代衣冠之间的沿袭与演变。

褶有音zhě或xué,念xué时,是戏曲服装专用名称,又称褶子、道袍,是戏曲中通用性最强的便服,帝王将相、贫民百姓、僧道儒神、妖魔鬼怪等都可穿。分男褶子和女褶子两类。

男褶子的样式为大襟,斜大领(右衽),身长及足,胯下开衩,阔袖(带水袖),服装式样源于明代的斜领大袖衫。

斜领大袖衫为中国古代传统的便服形制,唐宋时期已有。至明代,斜领大袖衫称为“直身”或者“直裰”,通常的形制为直领、大襟、右衽,小襟用一对系带、大襟用两对系带作为固定,大袖,收口,衣身左右开裾,前襟两侧各接出一幅内摆,打褶后缝于后襟里侧,是当时日常生活中所穿的休闲服饰。

戏曲中许仙剧照

明代穿大袖衫的士人

褶是造型简洁的多功能服装,男褶既是单独外用的便服,又可当作蟒、帔等服的衬袍。此外,它也可与箭衣构成“套服”,供武生、武丑、武花脸行当的人物敞穿或斜披,为人物造型的多样化提供了有利的服装因素。

《连环套》里武丑朱光祖外穿男褶子内穿短打衣

女褶子为对襟,小立领,身长略短,仅过膝。是在明代“小立领对襟窄袖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小立领对襟窄袖袄作为妇女内用袄很短,系在裙内,外罩大袖或窄袖褙子,所露出的仅小立领而已。戏曲对立领袄的宽袖褙子进行了改造,融合了二者的特点,将内衣外衣“合二为一”,才有了我们在戏曲舞台上看到的小立领对襟衫,即女式褶。

明代立领对襟袄(上)与宽袖褙子(下)

戏曲女褶子

女褶子分“大襟”、“对襟”两种。大襟多为素花,老年妇女所穿用;对襟多绣鲜艳的角花,是小姐的便服 ;高领青素褶子,又叫“青衣”,为贫苦妇人所穿。


箭衣

戏曲中的箭衣,有说从明朝箭衣发展而来,有说源于清代的四开衩蟒袍,行褂(清代礼服)。

箭衣在明朝也叫作“箭袖”,是射箭所穿的一种紧袖服装。袖端上半长可覆手,下半特短,便于射箭。明叶绍袁《痛史·启祯记闻录》:“抚按有司申饬,衣帽有不能备营帽箭衣者,许令黑帽缀以红缨,常服改为箭袖。”箭衣虽明代已有,但是人们穿着不多,主要限于骑射等。

清代吸纳了明朝的冠服制度。早期因极力主张“不废骑射”,因此将箭袖用于礼服,而马蹄袖则是在明代箭袖基础上发展而来。成了清代男服的典型制式。

(清)四开叉蟒袍

戏曲中的箭衣,圆领、大襟、窄袖(袖口为马蹄形),束腰、衣长达脚面,除左右跨下开衩,前后身亦有高开衩,具有便于骑射的特点。

《四郎探母》杨延辉穿箭衣

戏曲中的箭衣是男性角色们骑马赶路、打猎、办案,还有武将被俘去掉长靠后穿的一种服装,应用范围很广。上自皇帝、高级将领,下至一般武士、绿林人物皆可穿用。


方巾

戏曲舞台上的方巾源于明代的四方平定巾。四方平定巾是明初颁行的一种方形软帽,为职官、儒士所戴的便帽。帽以黑色纱罗制成,可以折叠,呈倒梯形造型,展开时四角皆方,也称“方巾”或“四角方巾”。

明朝初年,做这种帽子的人,为了歌颂皇帝平定四方的功勋,所以将其命名为“四方平定巾”,四方平定巾初兴时,高矮大小适中,其后在不断变化,到明末则变得十分高大,故民间常用“头顶一个书橱”来形容。

明代方巾款式

在戏曲舞台上一般家境不太富裕的书生、秀才戴的黑色方形帽子叫方巾。如《金玉奴》中的莫稽和如《彩楼记》中的吕蒙正等。

(明)四方平定巾

吕蒙正(任哲中饰)所戴方巾


飘巾

戏曲中的飘巾则发端于明代流行的飘飘巾。飘飘巾,又称飘巾、飘摇巾、 逍遥巾,巾的顶部、前后皆制成斜坡状,各缀一大小相等的方形片,质地轻软,巾后还垂有飘带一对,人物行动或有风吹来时,巾片与飘带可以飘动,故名“飘飘巾”。因具有儒雅风度,明末时流行,士大夫子弟等都爱戴。

(明)飘飘巾

由于飘巾前后两片相接,侧看似桥梁,所以后来在戏曲行头里称为“桥梁巾”,缎制面,彩绣花卉图案,后面垂两根飘带,多为书生所用,又因演《玉簪记》时为潘必正所戴,也叫做“必正巾”。

《玉簪记》剧照与戏曲中的桥梁巾

戏曲的帽巾经过改良,无论在色彩和形态上都有着极强的观赏性,以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为例,周星驰在这部电影中,就戴有多款戏曲帽巾,您可熟悉?

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剧照


戏曲服饰选择以明代服饰为蓝本有很多原因:一是当时在清朝统治下的民众主要以汉族为主体, 因此在形成的过程中须充分考虑汉族民众的审美需求;二是明代服饰注重等级化,加之明中叶随着经济的发展,服饰色彩艳丽、多姿多彩,符合戏曲舞台的需求;三是过去的戏曲演出剧目主要以历史题材为主,故事涉及到各朝各代,为了节省开支,演出者不得不以一套通用的服装进行演出,这也是戏曲服饰程式化规范的由来。

戏曲服饰程式化为戏曲艺术增添了一份韵味。但是现在很多大的戏曲院团,经常在新编戏的服饰中进行“量身定制”,花费大量金钱制作一套“更加符合剧种人物”的戏装,戏演完之后,其他剧目无法使用,便束之高阁,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戏曲服饰应该根据时代发展而变化,但能否在遵循程式化的基础上,在开源节流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改进呢?





关键词:渭南市秦腔剧团/渭南市秦腔剧团官网/渭南市秦腔剧团官方网站/渭南秦腔剧团/秦腔/陕西秦腔/渭南秦腔/秦腔演出/陕西秦腔演出/渭南秦腔演出/青年秦腔/渭南青年秦腔/秦腔直播

(更多秦腔资讯、秦腔演出、秦腔直播、渭南秦腔,欢迎搜索关注 渭南市秦腔剧团 官方网站 www.wnsqqj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