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秦腔漫谈 > 秦腔漫谈 > 正文
张新华:献身艺术无愧无悔
发布时间:2022-08-12

张新华(1918-1996)是正俗社的学生,曾用名张正麟。从他所演的很多秦腔小生戏可以看出,他的教练是一位功底深厚、技艺高超的秦腔高手。他一生专工小生行当,从少年演到年过古稀。五十多年来,他在日常生活中、在舞台上给人们和观众留下的鲜明形象是风流潇洒,风度翩翩。在小生行当里,他文武兼备,雉尾生如《黄鹤楼》之周瑜,《辕门射戟》《凤仪亭》之吕布,《苏武牧羊》之李陵等。除舞姿飘洒,翎子功得意之外,还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体现出各自特点。他尤擅扇子生,排演许多好戏,如《游龟山》中的田玉川,《西厢记》中的张珙,《梁祝》中的梁山伯,《法门寺》中的傅鹏等。


张新华在解放以前就排演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许多小生戏,在同年龄的演员(如杨令俗、郭朝中、徐抚民、庄正中、萧润华、苏哲民、苏育民、严辅中等),或较他年龄稍长的康顿易、靖正恭、沈和中等数量可观、技艺出众的小生群里,他不甘人后,努力学艺,坚持不懈练功排演,五十年不间断地进行艺术实践。同这些人逐个比较,他在舞台上献艺的时间最长,演出的剧目最多,说他艺术青春长在,是对他从艺生涯的公允概括。

我从他1949年加入尚友社后便认识他,直到他一年前患偏瘫症为止的四十多年里,他好像永不显老似的,每次相遇,总是胸脯挺得直直的,脸上泛出健康的红晕,谈笑风生,神采奕奕。就在这次患病之前,虽然年愈古稀,却经常参加演出,有时还演舞蹈性极强的《辕门射戟》《黄鹤楼》等戏。在舞台上,不知底细的观众,怎么也想不到他是个古稀老人。张新华之所以能够连续五十多年献艺不辍,原因无它,就是他业精于勤,勤于艺术实践,数十年从不间断基本功锻炼的结果。

戏曲界有一句行话叫“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就是说艺人只有勤学苦练,才能有所成就。张新华的一辈子,可以形象地用这句话来概括。他是完全投入到自己的职业中来,即使已经退休,依然练唱腔,练说白,打拳练功,一如既往。西安市离退休的戏曲演员组织了一个老年人文艺协会,经常组织演出。他和乔新贤、李正华、杨金凤等年事已高的老艺人排戏、演戏,他们都酷爱自己从事了一辈子的戏曲事业。张新华华美丽《十八相送》

张新华的身体一直很好。青年时,翩翩少年;中年时,雄姿英发;老年时,老当益壮。充满青春活力,演戏得心应手,就因为他一辈子坚持艺术实践,“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他的实践,对热爱戏曲的青年演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当年,张新华的戏演得那么好,创造了不少鲜明的舞台形象,成为独具表演风格的著名演员,单靠唱和做是不够的,必须具有艺术才华,而这种才华的获得和发挥,是要靠较高的文化素质来保证的。张新华的小生戏,往往体现出一种难以言状的灵气。通过分析和长期了解,我认为这与他勤于文化、理论学习极有关系。他勤于学历史、学语文,勤于涉猎一些与他所排演的历史戏有关的书籍。他比其他个别文化很低的老艺人优越之处,就在于他能够非常用心地钻研所排演的剧本,尽可能多的、深的了解所担任的角色的性格,所唱的台词的含义,力争把自己从死背台词的老办法中解脱出来,做到能够分析人物,体会感情。所以他在解放以后所演的戏,不论是从前老师教的或新排的,都能明显地看出,是经过他理解和消化了的,这也是他比一般文化低的老艺人高出一筹的地方。他重视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则又是一条值得总结的经验,尤其是秦腔这个剧种的经验。


未能料想得到的是,在五年前,这样一位年近七旬却挺胸直背疾行如飞的老小伙,却患了严重瘫痪症卧床遭受疾病的折磨。只有在这时,细细回顾他在舞台上所展现的一切,才痛切地感到我们失去了一位难得的秦腔艺术家,我们再也不能欣赏他那风流飘洒的表演,流畅酣美的唱腔,舞台上从此绝迹了他所创造的田玉川、张君瑞、李陵、吕布等艺术形象。

张新华的可贵之处是多方面的。他驰骋戏曲舞台半个世纪,当然这首先是他身体健康,天假以年。但是如果没有他执着于戏曲艺术的精神,数十年从不间断地苦练基本功,他可能早已背驼腿蹇步履蹒跚了,哪里还能依然如翩翩少年献艺于红氍毹之上。行家们无不赞叹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换来了舞台上的青春永驻。我以为这种精神,在当前弘扬民族戏曲艺术,激励青年人热爱民族艺术、立志为繁荣戏曲而献身是有启迪作用的。


由此引起了我深深地思考:在老一辈的秦腔艺术家中,如苏哲民、苏育民、康顿易、靖正恭等,他们在解放前的生活境遇都十分清苦,甚至有时要饿其肌腹、遭受冻馁,但他们从艺的意志却丝毫没有动摇。基于此,他们终于都在艺术方面获得显著的成就,成为观众永远怀念的艺术家。张新华便是突出例证。他除了想他的戏以外,对什么都非常淡漠,从来不为衣食住行而操劳。在岗时,一心扑在戏上,退休了,还加入了老年人文艺协会,仍忘不了要演戏。戏就是他的一切,戏就是他的命根子。尽管他演了一辈子戏,也没有给他挣下什么家当,尤其是在剧团处于极不景气、经济收入十分拮据的情况下,连药费的报销都极端困难,他仍然无愧无悔。这种献身艺术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效法吗?

张新华作为演了一辈子戏的名演员,够得上是“声振遐迩”,他拥有一批热爱他的艺术的戏迷。但就他本人讲,他从来不以名演员自居,这种品德既是自然的,又是可贵的。君不见,许多戏曲界的所谓“名演员”,为了争名誉争职称,不惜蝇营狗苟,又谁料,即使争到了高职称,由于名实不副,观众还是不买你的账。张新华心里就只想着勤学苦练。“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本本分分地演好戏。由于按政策规定,不给他们这拨人评职称。因之他的头上没有国家X级演员的桂冠,他也没有因此而烦恼过。然而人们是不会忘掉他的。有他舞台艺术生活五十年的辛勤作证,有电台为他所录的秦腔剧目作证。君不闻,广播里不是仍然播送着他和华美丽唱的《十八相送》、他和李爱云唱的《楼台会》、他和苏育民唱的《苏武牧羊》、他和肖若兰演的《洞房》吗?

谨以此短文,悼念秦腔艺术家张新华先生!

张新华《黄鹤楼》

者:

田滨,生于1931年,陕西合阳人。已故戏曲评论家。曾任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副主任,陕西电视台主任编辑、调研员。广电奋斗一生,任编辑、记者四十年,采访过全国上百个戏曲院团上千名演员,录制了一批名老艺人的珍贵录音录像资料,撰写戏曲评论稿件500多篇200多万字。出版有戏曲评论集《老树红花》《戏海骊珠》《梨园情思》,与静波、王思智主编《西安三意社演艺100年纪念文集》。


关键词:渭南市秦腔剧团/渭南市秦腔剧团官网/渭南市秦腔剧团官方网站/渭南秦腔剧团/秦腔/陕西秦腔/渭南秦腔/秦腔演出/陕西秦腔演出/渭南秦腔演出/青年秦腔/渭南青年秦腔/秦腔直播
(更多秦腔资讯、秦腔演出、秦腔直播、渭南秦腔,欢迎搜索关注 渭南市秦腔剧团 官方网站 www.wnsqqjt.com)